老区人民的呼唤——南方丘陵山区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来源: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2017-12-22 08:49:07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然而,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春天直到2004年才露出曙光。这一年,我国首次对农业机械化实施购置补贴政策。从此,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跨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十三年来,中国的农机化事业捷报频传,成绩喜人。中国农机的装机总动力由2004年的6.4亿千瓦增长到2016年的11.44亿千瓦。中国粮食总产量也因此实现了十三连增。

       勿庸置疑,我国农机化事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南方和北方的差距;二是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的差距;三是水稻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的差距;四是传统农业机械与设施农业的差距。如何解决这四大矛盾是摆在全体农机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近期江西省农机局局长许友光亲自带队走访考察了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代表——革命老区赣南。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突破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瓶颈”,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赣州市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那就是大抓设施农业。

      一、现状和发展前景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赣州地处江西南部,辖18个县(区)、283个乡(镇),人口980万;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7万亩,地貌属丘陵山区,素称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果业、蔬菜等。赣南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优越条件。全年有效积温(10℃以上温度)可达到6000℃,无霜期长,土壤总体地下水位较高,10cm土壤相对湿度在60%-9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3小时,气温、水资源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赣南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以赣州为中心,200公里半径内,有赣粤闽湘四省九个城市,4000万人口,有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厦蓉高速、济广高速、泉南高速、105国道、323国道、赣州机场(4D级),交通便利快捷。

      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769万亩,果园面积247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类180万亩;粮食产量287万吨、水果产量14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类产量299万吨,瓜果产量23.38万吨。

      蔬菜是赣州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赣州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咬定“把蔬菜打造成为产值过百亿的农业支柱富民产业,把赣州打造成江南重要的蔬菜集散地”的产业定位,突出丰富市民“菜篮子”产品、建设优质蔬菜外销基地、推进蔬菜产业扶贫三大任务,做出了在全市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六大攻坚战”的引领带动下,赣州市蔬菜产业正处于快速蓬勃发展阶段,扶持建立了一大批蔬菜基地,“菜篮子”工程逐渐夯实。截至2017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2个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19个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单体塑料大棚6万亩高标准连栋大棚2.85万亩。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大棚蔬菜提早延后上市、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二、主要措施

       (一)政府高位推动工作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和所属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把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赣州市政府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印发了《赣州市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县(市、区)本年度发展蔬菜基地和钢架大棚面积指导性任务指标。加强督查考核,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考核办法、量化评价指标,重点考核各地落实蔬菜发展计划、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领导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投入等情况。2018年力争建成规模蔬菜基地10万亩。

       (二)加强政策引导与奖补扶持。赣州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州市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赣州市蔬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对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做了明确规定,继续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设施农业。市、县两级财政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蔬菜基地标准菜田、生产设施、基本菜农进行奖补,引领扩大蔬菜基地面积、推广发展大棚设施。

       (三)加快实用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连作障碍治理、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土地耕整、水肥一体、田头预冷、设施环境调控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强与高校、蔬菜科研机构合作,依托市农科所等平台和资源,组建蔬菜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加快选育推广适宜本地的蔬菜良种。加强与蔬菜主产区的技术联系,坚持“请进来、派出去”,通过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县(市、区)年内至少组织开展2期业务骨干、种菜主体集中培训,大力培养本土农民菜技员和生产一线能手。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结对帮扶活动,派驻技术人员到蔬菜基地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多次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四)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按照“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推动蔬菜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引导完善联结机制,推广要素入股、就业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模式,扩大现有基地带动贫困户覆盖面。落实“一对一”技术结对措施,精准推送农时农事、生产技术、价格行情,切实帮助解决蔬菜生产技术和销售等难题。2017年,新(扩)建50亩及以上规模蔬菜基地3万亩,每个县(市、区)新增2个蔬菜产业扶贫示范点,覆盖或直接带动3万贫困人口通过蔬菜产业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赣州市设施农业正处在快速蓬勃发展阶段,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从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来看,存在着基地建设不科学、技术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地建设不科学。一是基地选址不合理。许多县(市、区)蔬菜基地没有进行前期勘测和选址规划,就盲目开工建设,根本不考虑地势、水源和风口等情况。二是排灌系统不科学。因赣南全年雨水丰沛,基地排灌系统是蔬菜基地建设的核心问题。据调研发现,赣南多数蔬菜基地或缺乏排灌设施,或排灌系统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雨水倒灌的现象。三是大棚建设不规范。许多基地大棚朝向错乱,棚间距过窄;夏秋茬遮阴、降温、排湿栽培和冬春茬保温、增光栽培等配套设施少。

      (二)技术含量不高。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并应用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能力较差,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技术、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生产者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品种创新不足,病害预防不够,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三)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设施农业的投入非常大,目前赣州市建一亩砖钢结构温室投入14万元左右,建一亩土钢结构温室投入9万元左右,对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来讲,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建设资金。二是设施农业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加上不能抵押,农民联户担保能力弱,信贷风险大,因而银信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短缺,许多成熟生产技术不能推广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四、几点思考

       几天走访下来,我们发现:目前在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1、如何加快南方丘陵山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众所周知,在革命战争年代,绝大部分都是南方丘陵山区的革命老区曾经为中国人民的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享受的却比较少,现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侧重点仍然是北方、平原地区和水稻机械。以赣州为例,赣州的人口占江西全省的五分之一、面积占江西全省的四分之一,而2017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却仅占全省的二十五分之一。如何让老区人们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多的实惠,显得尤为迫切。

       思考2、根据张桃林副部长提出的农机部门围绕“五区一园”建设,推进服务转型升级的要求,农机部门如何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年初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张桃林副部长指出:围绕“五区一园”建设,推进农机作业服务转型升级。建设“五区一园”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农业机械化是园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重要标志。园区建设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主动入位,以发展便捷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园区规划,投入园区建设,服务园区发展。一是培育园区农机经营主体,支持引导合作社、农机手入园创业,探索“机农合一”经营新模式,开展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经营效益。二是探索新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园区,推进“互联网+订单作业”、托管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内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服务品牌,示范带动农机作业服务提档升级。三是打造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新高地,积极争取园区建设投入向农机倾斜,加强机耕道、场库棚、烘干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向园区聚集,支持园区现代农业建设。依托园区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引领农机化技术和作业服务升级。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蔬菜大棚建设的浪潮中,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农机部门几乎沦为看客。因此,我们呼吁尽快出台对南方丘陵山区尤其是革命老区农机购置补贴的倾斜政策,试点区域差异化补贴政策,将大棚设施尽快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机部门在现代化农业征程中应有的作用。


平台简介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下载专区   |   网站地图

©2010-京ICP备13047581-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科研楼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