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理事长们的“三秋”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6-10-25 08:56:26

  

  10月20日,在位于河北隆尧县山口乡佃户营村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

                           理事长阮洪彬拔起一棵甘蓝向大家展示。 

     

正值“三秋”生产关键节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不少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来说,今年的“三秋”与往年会有些不一样。经历着或主动或被动的调结构、转方式,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烦恼和期待,秋冬种如何安排?期盼具有鲜明示范功能、组织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们,能在率先行动的同时,带动更广大的农户融入改革、收获成果。

  与往年忙忙碌碌的秋收时节不同,今年对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永联农民合作社来说,显得异常清闲。“我们今年的玉米主要是走了青贮,都卖给了附近的一家大牛场。”永联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邢保福告诉记者。

  玉米作为粮食卖,按640元/亩计算,扣除掉秸秆还田、收割等费用外,所剩无几。而按青贮饲料卖,一亩地卖到了670元,合作社总收入达到200余万元,费用要少得多,而且地里干干净净、省工省时。

  对流转了大面积耕地的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来讲,粮食行情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面对粮食价格的调整走低,怎样种地才能挣到钱?节省成本、调整结构、科学种田……河北几家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社员们动了不少脑筋。


  大型农业合作组织:收缩规模,开展适度经营

  “今年夏天很冷……”几个月前,忠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海涛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幅“六月飞霜”的图片。今年秋天再见马海涛时,他显得有些消瘦。

  自2010年涉足农业以来,马海涛创立的忠惠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42亩土地、10名社员,发展成为流转土地1.5万余亩、农业种植示范园区31个、涉及农户4400余家的大型农业合作组织,先后获“保定市农业合作示范社”“保定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8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成功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

  庆祝上市时的掌声仿佛还在耳边,然而,在风云突变的市场形势面前,在一降再降的玉米行情面前,在多方筹措仍然较大的资金缺口面前,“忠惠”今年的路走得格外辛苦。

  去年玉米价格下调,忠惠亏损高达400多万元。加上自然干旱导致成本上涨及部分管理问题,忠惠的经营运转雪上加霜,甚至临时用工工费、各种机械费和社员土地本金,都不得不一拖再拖。

  “规模大了,风险就上来了。”马海涛说,近年来,在忠惠的带动下,当地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地租从刚开始每亩600元涨到1000元。“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船小好掉头’。而我这么大的规模,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尤其是后者。”

  面对经营困境,“忠惠”已经着手缩减规模。但是因涉及到社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大部分社员已经没有了种地的意愿,使得这一工作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无论是价格还是别的,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的。我不会放弃。”行伍出身的马海涛对未来仍有信心。


  多种经营的合作社:调整结构,紧盯市场生产

  “这是我们绿硕合作社5500多亩的薄皮核桃种植园区,明年就能挂果,从后年起将逐渐进入丰产期,预计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顺着容城县绿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王经理所指方向望去,南张镇沿京石高铁两侧,一株株优化高产核桃树枝干粗壮,蔚为壮观。

  近两年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回落,为了确保合作社取得经营效益,绿硕农业合作社管理团队积极调整了种植品种,除了大力发展薄皮核桃外,还与唐山鼎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订单甜玉米,获得了每亩毛收入1300元的效益。2016年下半年,在玉米价格继续出现较大下滑的情况下,该合作社又新增了近2000亩入社土地,目前合作社土地总面积达到了1.3万亩。

  深秋季节,容城县城子村的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错季蔬菜秧绿果壮。

  “这是今年的第三茬瓜菜。”城子村暖棚种植户、58岁的李庚群满面笑容地给记者算着自家的种植账。“我和老伴儿种了5亩暖棚,第一茬种的西瓜,卖了近4万斤,每斤价格平均能到六毛五分,毛收入在两万六千元。第二茬种的甜瓜,卖了近两万斤,每斤价格平均一块八毛,毛收入在三万六千元。眼下蔬菜价格跟去年差不多,估计这第三茬瓜菜的收入也会在两万元以上。全年刨除一万三千元投入,净赚了近七万元。”

  容城农林局相关人员说,最近两年,玉米价格降了很多,种大田作物的农户日子明显有些不好过了。相比之下,搞暖棚等设施农业的农户种植收益优势明显。准确预测及时调整,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才能让辛苦劳作的农民钱包更鼓一些。


  粮食生产合作社:科技支撑,种粮也讲差异化

  粮食玉米行情回落,就改成青贮玉米,改成蔬菜、核桃,改成食用菌,这在小范围来讲,属于结构调整,能够减轻农户的损失。而对于整体来讲,不仅涉及到技术、市场等问题,更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对此,永联合作社监事长刘锡魁有自己的思路。

  刘锡魁退休前曾担任清苑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理事长,可谓跟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就是要做给乡亲们看,带着乡亲们干,依托科技创新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生金产银。”

  永联合作社2014年5月份成立,当时流转土地1200亩,入社会员130户。到今年流转土地达到5000亩,入社会员300名,以托管半托管形式辐射土地达到1万亩,还成立了永联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规模扩大后,种经济作物管理跟不上,难以实行机械化,还是要种粮食作物,但要依托科技创新进行差异化生产,这样才能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土地效益。”刘锡魁说。

  自成立之初,永联合作社就有着异于其他农民合作社的“天然禀赋”。在它的示范园区规划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到2017年,园区建成新品种试种区6000亩,小麦繁种区2000亩,河北农业大学实验站226亩,中国农科院低碳种植实验基地200亩,循环农业示范区150亩……

  永联合作社今年试种的小麦品种是强筋麦,价格要比普通小麦高出10%,而且抗旱节水、易于管理。不久前,他们还跟上海一家生产食品配料的公司签了订单,生产用于提取植物增黏成份的彩糯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出不少。


平台简介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下载专区   |   网站地图

©2010-京ICP备13047581-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科研楼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