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产业的培训最有生命力 长沙市校企合作精准培育职业农民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6-10-26 08:55:34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新型职业农民曹宇忙得不亦乐乎。自家8月19日开业的全县首家以蘑菇为特色的乡村亲子科普乐园,异常火爆,游客络绎不绝,每天接待游客至少300人。“种食用菌,还能种出一个科普乐园和教育基地,这要搁在原来,我可想都不敢想。”见到记者,曹宇感慨道。

  40多岁的曹宇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2005年开始种植食用菌,之后规模越来越大,开办了家庭农场。这两年,在参加长沙市现代领军人才培训班,到高校参加学习、到企业参加培训之后,曹宇拓展思路,决心走创意农业、特色农业之路。这一走,便走出了一个食用菌科普乐园。

  “原来我的思路没那么广,只想把产业做好做强,从没想过要做精、做创意,可亏了政府搭建的培育平台,让我在学习中找到了定位。”曹宇告诉记者,如今,她的耀祥家庭农场,业务拓展得特别快,还带动周边其他农户一起创业致富。

  在长沙各地,如今像曹宇这样的新农民还有很多。近年来,长沙市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级统筹作用,推动整合培育力量,集聚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培育新农民,构建常态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将课程教学与田间实训相结合。不仅将中国农大、湖南农大、隆平培训、市县农广校等培训机构纳入市级统筹范围,还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承办培训项目,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培训、整乡整村推进。


网络图片


  湖南卫红米业有限公司有另一块牌子:湖南省农广校卫红粮食分校。这家集粮食种植、收购、烘干、储备、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长沙市粮食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仅去年,公司就培训了3800多人次。“我们主要培训的是粮食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与基层农技站合作,为他们提供服务,也教给他们实用的先进技术。”总经理周正春对记者感慨道,“校企合作培育种粮职业农民,不光能给粮食产业发展带来改变,同时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带动一大批人来种粮,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宁乡县花明楼镇“80后”大学生陶子斌正是卫红粮食分校的一名学员。2013年年初,陶子斌放弃国企工作,注册成立宁乡县绿自然家庭农场,流转472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当时不懂技术,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育,在这里取经学习,一步步走上正轨,家庭农场能增效,真的多亏了农民培训。”谈到创业过程,陶子斌有说不完的话,“其实种地不是越多越好,300亩左右效益最高。现在我要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今年上半年,陶子斌又参加了“稻田+”培训,他拿出了55亩土地,稻虾共养。“小龙虾每亩能产150斤,按20元批发价,亩效益达3000元;种植有机水稻,亩产300斤稻米,按每斤8元算,亩效益也有2400元。这样加起来,稻田亩效益至少在5000元。农业虽然辛苦,但动动脑筋,找找创意,很有前景和希望。”

  作为长沙市另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宁乡湘都生态农业园如今早已远近闻名。这里不仅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而且还开办多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里面的一些工作人员也都是当地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副董事长谢明告诉记者,2017年,生态园打算与宁乡县职业中专合作,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职业学校,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让生态园更多地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项工作当中。

  据统计,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前长沙市已认定颁证新型职业农民1650名,一大批戴眼镜的职业农民正在成长。“要把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项工作做好,要调动各方力量,统筹资源。学校有教学资源、有师资力量,而企业与产业离得最近,能发挥产业的优势,给职业农民实践学习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创新,培育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长沙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台简介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下载专区   |   网站地图

©2010-京ICP备13047581-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科研楼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