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肥企转型升级开“药方”

来源:农民日报 2018-01-15 08:59:30

        编者按我国肥料产业曾经历过长期的高速增长期,但由于生产模式粗放,产业整体的发展并不健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肥料行业在“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大环境下,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近日,第四届中国肥料产业科技发展峰会在京召开,来自产学研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新形势下肥料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进行了讨论,集合各方的智慧给出了建议。

  

  由量转质,效率为先

  与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良好态势相反,我国部分肥料企业正面临着生死存亡。近10年来,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利用率低、环保压力骤增,肥料企业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企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后,陷入了疲惫期,肥料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肥料行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走“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这一条路。

  “现在肥料企业的迷茫和困惑,是由于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观念、做法和管理方式等各方面不匹配所造成的。”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认为,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数量导向时代已经结束,在肥料行业内,基础肥料产能过剩,以量取胜的盈利方式边际效益大幅降低。而与此同时,市场消费结构升级,营养和健康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目标,传统肥料产品的市场空间不断缩小。“新时代肥料企业发展的机会一定属于专注做质量的企业。”他说。

  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就是要求肥料企业走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把我国肥料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归纳为四步走:一是减肥增效,二是绿色增产增收,三是绿色高产高效,四是绿色提质增效。“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而绿色提质增效是未来农业唯一的出路。肥料领域的绿色提质增效,就要从做好肥料、施好肥料开始,为农业绿色发展服务是肥料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刘宏斌认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发展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提高作业效率。我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已经提前3年实现,而下一步则要迈好增效的关键一步。以氮肥为例,近年来优惠政策不断减少,环保政策趋严,企业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在新增产能减少的环境下,企业开始采用竞争性较强的先进技术,发展增值尿素、稳定性尿素等改性、增值产品,可以说,提高利用率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共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说。

  

       创新研发,校企联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说到底,提高化肥利用率离不开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化肥企业要想实实在在地转型,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国务院参事刘志仁提出,当下肥料企业首先要有4个意识:绿色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亲农意识,而这正是化肥行业整体发展所欠缺的。“尽管我国化肥行业在有些方面是国际领先的,但总体来讲,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企业加强创新,打响中国肥料企业的品牌。”他说。

  绿色提质增效的目标明确了当下产品创新的主攻方向。在产品研发方面,要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注重研发劳动强度低、高效便捷的肥料及其配套农机、农艺设施。复合肥料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陈宏坤说:“种肥同播可以通过一次性的劳动完成多项作业任务,也符合国家提倡深耕深施的政策建议,因此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水肥一体化也是这个道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和进步,实现了从设施走向大田、从西北走向全国、从经济作物到粮食作物、从贵族技术走向大众化的转变,对控水减肥起到了推动作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说。

  肥料产品研发除了关注农民的迫切需求之外,还要走复合化、专业化的道路。“其实种出来的东西不好吃,这不是化肥的错。”贾敬敦解释道,植物生长至少需要16种元素的平衡营养,当下往往是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都用一种肥,施同样的量,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不会好。他认为,新型肥料要基于科学的发展轨迹,注重复合多种营养元素,做精细化专业化的产品区分,并关注土壤和环境的健康。

  “未来的肥料企业一定是科技企业,未来企业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的。”贾敬敦对在场的企业代表说,未来大型肥料企业一定要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小型企业要做好产学研的融合,校企合作就是目前一个好的方式。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对校企共享新模式有一定的经验:“大学在企业经费的支持下,能够做好基础性研究,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学与企业的合作,还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目标、校企共建的高水平科研平台。”

  专家们认为,肥料企业转型必须抓住3大突破,除了质量和效率,就是动力突破;校企合作是一种“硅谷”模式,也是新的动力模式,是在产能过剩、经济转型时期较为有效的模式。只有抓住机遇,肥料行业的新一轮增长才有扎实的技术体系基础和持续动力。


  延长链条,走向世界

  肥料行业进入新时代,肥料企业不光要做好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还要着眼于两个维度的延长,实现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个维度是我国肥料企业走向国际。目前,肥料企业国内发展空间狭窄,氮肥磷肥市场饱和,库存积压,国内优惠政策逐渐取消,在零增长目标制约下,各方都在严格控制使用量。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对肥料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肥料企业应主动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有条件牵头国际肥料合作,有资格引导制定国际新规则,有实力支持‘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金轲认为,“一带一路”为我国肥料企业带来了合作机遇。目前我国农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经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双边合作机制,与140多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农业和金融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关系。我国肥料企业生产能力强,新型肥料的创制活力充沛,中国肥料企业走向世界既有信心,也有力量。

  另一个维度是产业链的延长。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国一样大的市场,适度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的良好政策环境有利于产业链向上下游延长,给肥料企业提供新的成长空间。肥料企业要下决心建立全产业链,从工业的局限中走出来,以产品研发为核心,涵盖终端产品的销售、使用等各个领域。

  “在现代产业链中,服务是龙头,开展农化服务是肥料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但现在的农化服务都还只是一种销售手段,在不良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农民的信任。”贾敬敦认为,农化服务的核心一定是要帮助农民赚钱,帮助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减少有害物质排放。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也是未来肥料行业发展的风口。

  肥料企业做农化服务,就是要把政府、大学、农民和企业四方的力量结合起来,从传播知识、改变态度、改变行为入手,使肥料行业发展成为支撑农民生产生活的,包含种植业、养殖业的城乡一体化综合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


平台简介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下载专区   |   网站地图

©2010-京ICP备13047581-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科研楼二层